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雲林縣樂活幸福園區

【記者方宜玲/雲林縣報導】
家!是每個人心中最溫暖的區域,在疲累的時候,它給你依靠、在煩惱的時候,它聽你訴說。在這個地方,不需要爭鬥、我們只有扶持;在這個地方不一定富裕、但我們一定會有幸福。
秉持這樣的想法,雲林縣政府社會處開始構思樂活幸福園區的社區作業模式,於是乎,幾經不斷努力,由縣府、在地社會福利團體及縣農會給予支持租借,輾轉透過各方資源協助後,尋找到斗南一間閒置舊有的農民醫院,終於我們踏出了第一步。
今年2月開始整理修繕,其間,鄰近的居民不時前來,並說著:我要掛號、就醫、我要復健,或是好奇的詢問著這裡要做什麼呢?為何在整修呢?這說明著以前這地方不只是他們就醫的地方也是他們聯繫感情的場所,期待回憶中的建築物,政府將讓它如何重現,並肩負著民眾期待的心,儘管在修繕過程中努力不懈;儘管開源節流仍不足以支應開辦前相關開銷及房舍、設備的整理修繕,但不能放棄,因為我們要邀集所有期待它成長的民眾一起投入力量來創造不同的光景,於是在本月2日縣長蘇治芬及社會處長丁彥哲同在地社會福利團體就進一步會勘後,正式啟動了樂活幸福園區的作業版圖。
在我們熟悉的社區中,老人、婦女、兒童、身心障礙者和其它弱勢族群有相對性的需求,所以我們要讓有需求的民眾都能在地就近得到協助,更希望讓社區的每一位居民都能付出一己之力提供服務,讓社區成為眾人另一個家,讓?在地資源在地服務最大化?。
未來樂活幸福園區秉持著?社區福利化?的理念而設立,不但將透過回收(例如公家機關、學校等)可再利用的舊電腦,成立電腦教室,讓經濟弱勢者、身心障礙者、外籍配偶及有學習意願的民眾學習如何拆解電腦設備、如何應用電腦於日常生活中,而拆解剩餘的零件更可讓資源回收商再利用;將組織社區的退休教師與專業人力,在社區中成立學苑與教室,讓退休的教師可以在社區中幫兒童進行安親及課輔;將透過資源回收站的申請設立,回收舊有的資源再重新改造(例如傢俱整修),再連結有需要的社會福利團體及機構使用或辦理二手義賣;讓學有專才的老師傅們,可以透過成立技藝教室,教導社區民眾手工藝或獨特的木工技能,開發社區多元產能;將透過成立社區工坊,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利用在地農產進行加工包裝行銷,自立自主以獲得經濟來源;將結合本地在地民眾、在地團體開發其潛能,透過扶持與學習,將技能傳承給想學習的民眾做多元化開發。
樂活幸福園區將在斗南成立第一個示範點,結合縣府、團體的資源重新創造社區的社會福利與經濟價值,做為雲林縣的大家長,縣長蘇治芬表示我們要邀集每一位家人來共同努力,我們期待讓這個家更好,讓所有資源和努力都能不斷地再循環使用,讓它創造更多的幸福,讓未來雲林縣的每個鄉鎮、每個社區都能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樂活幸福園區。

感受謙虛、堅忍、遠見的力量 社會關懷、夢想實踐者 陳英俊董事長的康揚人生

12/27(三)晚上八點 新雲林之聲廣播電台 Fm 89.3   明瑟邀請您一起現收聽~   感受謙虛、堅忍、遠見的力量  社會關懷、夢想實踐者 陳英俊董事長的康揚人生   來自宜蘭礁溪農村的他   是怎樣的起心動念   可以用四十多年、半輩子的歲月   投入在研究製造 更好用...